在发展能力的综合排序中,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凭借远远超出其他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而一举斩获前三名,成为本届元件百强中发展最好的企业。而在前三名中,虽然英洛华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最低,但由于在总资产增长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上的表现均强于其他两家企业而荣登成长性十强企业榜首。
整体赢利水平堪忧
三成企业利润同比减少,其中27家企业的利润降幅超过10%,7家企业利润下滑超过了50%。
本届元件百强共实现利润总额138.58亿元,同比增长13.21%。
在本届元件百强中,67家企业2011年利润总额同比实现增长,比上届减少20家,增长率超过50%的企业达到了15家,比上届减少29家,仅有4家企业的利润总额实现翻番,比去年减少16家。三成企业利润同比减少,其中27家企业的利润降幅超过10%,更有7家企业的利润下滑程度超过了50%。
在利润总额的排名当中,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名列第一,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列第二名至第五名。
按照本届元件百强的排序方法,企业的赢利能力用总资产贡献率和销售毛利率两项指标来衡量,在综合考查之后,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本届元件百强企业中赢利能力最强的公司,其总资产贡献率在百强中排名第一而且数据远远超过其他企业,在销售毛利率排名中则名列第二。两家新上榜的企业,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名、第三名,也同样表现出极强的赢利能力。
平均研发投入比例不足4%
本届元件百强的平均研发投入比不足4%,仅有22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比超过5%。
在本届元件百强的排序中,引入了研发投入这一指标。纵观本届元件百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费用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最高,该公司连同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华锋电子铝箔股份有限公司一起成为本届元件百强中仅有的研发投入比超过9%的企业。但是,本届元件百强的平均研发投入比不足4%,仅有22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比超过5%,鉴于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已经是行业中的顶尖企业,这足以证明我国整个电子元件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水平令人担忧。
2011年内,本届元件百强共有81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高于上届的73家。获得授权的各类专利总数达到1601项,其中发明专利216项。
在专利指标的排名中,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8项发明专利、191项其他专利的成绩夺冠。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二,2011年,该公司共获得9项发明专利和215项其他专利。深圳市崇达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6项发明专利和164项其他专利位列季军。但如果单看发明专利,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31项发明专利名列第一。
出口创汇额保持高速增长
本届元件百强企业的出口创汇总额达到68.16亿美元,有18家企业的出口额超过了1亿美元。
本届元件百强企业的出口创汇总额达到6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3.67%,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27.3%。
本届元件百强企业中,96家企业有出口业务,其中78家企业的出口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71家,出口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4家,有18家企业的出口额超过了1亿美元。
粤、浙、苏占百强席位超7成
广东、浙江、江苏3省是元件百强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企业数分别为32家、28家和12家。
新一届元件百强的地区分布格局与前几届相比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100家企业分布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广东、浙江、江苏3省仍然是元件百强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企业数分别为32家、28家和12家。3省元件百强总席位达到72家。
从本届元件百强企业所处城市来看(按企业总部所在地统计),深圳以16家企业成为拥有元件百强企业最多的城市,而杭州、宁波、东莞3个城市并列第二,元件百强企业数均为6家。
相关链接
与时俱进的核准方法
25年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核准方法几度改进。
最初的元件百强核准只考察企业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一项指标,然后发展到同时考察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这一阶段的元件百强的核准只衡量企业的规模。
从2005年开始,元件百强的核准同时考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润率和专利水平4项指标,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指标纳入了元件百强核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