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取暖期的临近,记者日前走访家电卖场时发现,与其他家电产品相比,制暖电器表现格外抢眼,销售十分火爆。不过业界有声音指出,制暖电器通常使用时间较短,也未纳入国家能效管理范围,其安全存隐患、售后服务差等情况,让消费者感觉“暖身不暖心”。
各种制暖电器均销售火爆
近日,记者走访朝阳区某家电卖场时发现,来卖场购物的消费者并不算多,然而以电热油汀为首的制暖电器却一反常态,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聚集,主要是咨询有关制暖电器售价和使用方面的情况,在场的两个销售人员都有点忙不过来。
“现在天太冷了,暖气还要等半个多月,家里有小孩和老人,所以特意过来买个电热油汀用。”一位正在选购制暖电器的孙女士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像孙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购买制暖电器的消费者,通常都是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销售人员也向记者表示,自10月中旬开始,制暖电器的销售就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经理特意安排了两个销售人员负责制暖电器的销售。来购买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妇女和老人。
记者观察还发现,目前除了电暖风、取暖器、电热油汀这类制暖电器外,浴霸和空调的销售也有所上升。惠而浦在10月26日-28日,在家电卖场推出空调“大型团购会”。1P健康挂机一款补贴价为1899元,1P无氟变频挂机一款预订价仅为2399元,并在卖场中各个角落大肆宣传。据销售人员称,活动期间销量有明显的上升。
制暖电器的热销其实抛开环境温度下降的主因外,与低廉的价格也存在较大的关系。据中怡康时代9月的零售监测报告显示,400-699元价格产品占据了零售份额的39.30%,成为市场的主力。而且整个制暖电器的平均售价仅583元。
产品价格本身较低廉,再加上老人、小孩等因素造成的商品溢价,使得在没有任何给力的促销活动下,制暖电器依然销售火热。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不到10分钟就有一位来自河北的消费者选购了一台价值899元的先锋电热油汀。销售人员也向记者表示,除了快到月底有个预约活动外,并没有其他促销活动,不过却并未影响制暖电器的火热销售。
据了解,目前卖场销售的这些电热油汀都是采用智能恒温控制。当室内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该电热油汀便会自动停止,等到温度有所下降后会再自动启动。销售人员还强调称,电热油汀使用时,其表面温度最高为85度左右,没有危险。
“最冷时期”也是最好市场
“作为正常供暖渠道的补充产品,制暖电器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拿北京来说,什么时候最冷?相信大多数用户都会回答“就是这个时候”。按照往年惯例,北京供暖时间是自11月15日起,到次年的3月15日。而通常情况下,在暖气供应的前几周和停止供暖的后几周里,气温仍处于较低状态,也成了京城最冷的时期。
记者昨日向北京市供热服务热线询问得知,目前供暖部门已接到市政府的通知,今年的正式供暖时间将提前至11月4日0点,而截止时间并没有收到变更通知。
针对近期制暖电器的热销,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规律。在北方暖气未开通、冷空气降临之际,尽管这段时间较短,但仍有不少的消费者有这方面的需求,值得引起市场重视。另外,在南方,一般无暖气供应,制暖电器的需求将更加明显。
梁振鹏也表示,制暖电器的热销其实存在多方面需求,温度下降,一些家庭有这方面的需求;此外,有了暖气之后,也有一些用户家里并不是很暖和,像那些房间比较大、靠边的用户还有顶楼的用户等,往往对制暖电器也有需求。还有像北京一些新建的居民楼,并不是那种集中供暖的设计,往往是采用地暖等设计,或者自己家烧燃气取暖等方式。这种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求,也可以使用制暖电器进行局部供暖。
其实,每年这个时期都是制暖电器的销售旺季。家电卖场和企业也早就瞄准了这个“特殊时期”,记者走访卖场时发现,制暖电器已经放在整个卖场的一个显眼位置,而且贴出了一些大的宣传条幅。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品牌总监左延鹊表示,电暖器和其他的家电产品不太相同,它的季节性很强,在北方每年大概都是国庆后到集中供暖的11月中旬的一个半月属于热销期。
隐患较多行业亟待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走访数家家电卖场时发现,所有的制暖电器均没有国家能效标识。
对此,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清启表示,制暖电器属于小家电产品,目前国家对小家电并没有实施强制性的能效标识,导致很多小家电产品目前都没有能效标识,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要纳入规范惯例。梁振鹏也表示,对于像制暖电器这类高能耗的产品,国家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效标识是选购电器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