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和素养。
取得大胜的默克尔已将“得中国者,得天下”变成了“知中国者,得选票”的实例,她让西方政客明白了一个规律,谁能
够正视中国大国崛起的事实,并表现出足够的善意,不捣乱,不折腾,并表现出愿同中国一道发展的意愿,帮助本国企业在中
国市场掘金,也就等于帮助自己和所属政党在本国政坛上拉来了一叠叠厚厚的选票。
默克尔和汽车业的双赢模式在多个国家正在悄然复制,韩系车在中国“攻城拔寨”同韩国朴槿惠的文化之旅相得益彰,而
美系车数以百亿的在华扩充产能也成为了中美“庄园外交”的一个鲜活的注脚。
但令人费解的是,物理学家出身的默克尔都能明白的常识,到了世代政治家族出身的安倍晋三等日本政客这里,却熟视无
睹。众目睽睽之下,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丝毫不顾及两国人民和平发展的基本利益,不顾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基本事实,不断
挑衅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底线,将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带入到一个危险的“寒冬期”。
需要指出的是,安倍晋三等少数日本政客不仅伤害的是中国人民的感情,“绑架”的其实是包括日本汽车产业的整体利益
。日系在华发展越发表现出疲软态势是不争的事实,用苦哈哈来形容并不为过。
英国路透社9月3日报道,8月份是汽车销售的淡季,但今年8月对于日系车企来说是一个更加艰难的时期,其在华销量普遍
持续下滑,日系车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后来者居上的美系和韩系车所蚕食。更令日系车沮丧的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贸易
振兴机构(JETRO)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约七成消费者表示受日中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恶化的影响,已减少购
买日本产品。
但造成这种不利局面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日系车企本身运营低下和产品丧失竞争力,就是在于安倍政府“跳梁小丑”般的行
径让中国人民感到厌恶,这种厌恶自然会“恨屋及乌”到在华发展的日系,原本在全球市场顺风顺水的日系车企却在中国“黯
然神伤”,不得不为安倍晋三这一小撮政客逆历史潮流的恶劣行径“背书”,他们心中的酸楚又怎能为外人道?
我们并不指望西方政治家都变成下一个默克尔,因为不管承认不承认,“赢在中国”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全球规模企业未来
发展的“基本法”,也是各国人民同中国友好交往根本利益的福祉。但在默克尔大选获胜消息传来的时候,希望提醒包括日本
车企在内的人士注意的是,政热未必经热,但政冷恐怕将成为经冷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