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庆城市“智慧”化 任重而道远
打造“智慧城市”,重庆虽有了成果与规划,但彭劲松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智慧城市’应让城市生活更加高效、快捷、方便和低成本。如社区卫生、消防等资源的分享,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等,都能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革新。但比起技术上的要求,资源的整合才是重点。”
他认为,打造“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技术很多已可以实现,甚至已十分成熟。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与城市建设的需要,会有更多新兴行业和技术出现。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并有效运用,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也有专家认为,针对不同政府平台的协调问题,需要成立“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机构,由其进行统筹管理、运营,并协调各部门配合、落实。
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来打造的“智慧城市”,也必然要面临互联网所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如何避免“智慧城市”的大数据不被“攻击”,也是我市需要考虑的重点。
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认为,维护信息安全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把建设信息安全体系作为政府的战略;其次,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每个人产生数据的所有权;三是技术上加以创新,掌握核心的技术避免因过度依赖而造成的信息安全“后门”隐患。
最终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叫“智慧城市”?
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会长古贺信行认为,目前尚无城市能一气呵成建设全方位且具备深度的“智慧城市”,考虑重庆市发展现状,则应先做小而美,避免规划大而全,考虑小范围全面试点或垂直领域深入试点,获取经验后再进行逐步推广。
“‘智慧城市’不该是终结概念,而应是发展概念。它应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更新而更新,而非统一标准。所以,打造‘智慧城市’的时候,就应该在观念上不断更新,不要进入死胡同。”彭劲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