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消费电子 > 正文
日本电子业转型的东芝之困
[发布时间]:2017年3月20日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点击率]:2949
【导读】: 2006年花费54亿美元收购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可以说是东芝如今巨额亏损、断臂求生的导火索。挣扎11年,东芝的困局依然未解甚至变本加厉。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

  这种比较劣势不仅映射到近年来日本企业屡屡传出的裁员和亏损新闻中一览无余。朱继志表示,在所有的消费类电子终端领域,日本企业曾经很有竞争力,竞争力的体现是日本电子企业掌握了高端精密制造能力带来的高性价比。

  但从目前来看,除了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仍以精密制造为主的终端领域外,日本企业在其他电子终端领域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朱继志认为“日企在以应用创新为主的终端,比如手机还会继续下降”。

  “在终端数码化、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是模式创新、软件、应用,这些不是日企的强项。”朱继志说。

  为时尚早

  日本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失去的二十年”,即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时间里,日本的创新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说日本制造的时代已经过去,结论还过早。”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研究专家姚海天表示,日本在MC(Materials&Components,即材料和零部件)产业上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MC居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利润率比较高,很多东西别国还生产不出来,或者质量无法抗衡”。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日本在元器件领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很多电子元器件目前通用的制程工艺,都是日本发明定义的,例如MLCC电容;在材料领域也是如此,例如,日本的稀土利用技术,全球领先,而稀土材料,几乎在所有的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过程都会用到。

  不过,在朱继志看来,日本电子企业在终端领域的衰落,并不等于日本电子业整体的没落,“电子产业链可以分为终端、IC元器件、材料、精密设备等主要部分,尽管日本在终端领域的衰落会影响整个电子产业链,最直接的就是IC元器件,但在电子产业更上游的材料和精密设备领域,日企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面对困境,日本一些电子行业开始“脱家电化”,向企业服务转型;二是走高端家电路线;三是专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开发。日立、松下积极转型,实现业绩V形反转,而改革不力的东芝、夏普则深陷巨亏。

  转型成功者如日立制作放弃电视和电脑业务,将重点转向基础设施等面向企业的业务,其2015年业绩创下新高,高性能材料、通信业务成为主要利润来源;松下公司将裁员后多出的资金投入到汽车和住宅等成长性领域,利润占到公司整体收益的50%;村田电子等日本零部件企业通过与美中韩等国厂商紧密合作、联合创新而异军突起。

  日本东芝公司记忆芯片业务在3月底招标截止日之前将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参与竞购,其中也包括有日本政府支持的公司。记忆芯片被视为东芝王冠上珠宝,其被广泛应用到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以及数据中心。在最近一个财年中,记忆芯片业务占到东芝5.67万亿日元营收的约25%。

  姚海天在一篇日韩MC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论文中指出,韩国在成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在MC 产业相对于日本则处于劣势,“在MC 产业领域,韩国的三星、LG等大企业生产的最终消费品所用核心材料、核心零部件往往是从日本进口”。

  姚海天说,这种日本企业攫取上游高利润的情况很常见,比如在LED产品中,就有三种承担调色、排列光线功能的二极管,只有一个很小规模的日本企业才能供应,“很多日本中小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全球市场份额甚至占到70%-80%”。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