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统计数据 > 正文
“互联网思维”为什么没能颠覆传统行业?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来源]:《财经》新媒体 [点击率]:4554
【导读】: 用互联网思维“把每个行业都重做一遍”的努力,多数以失败收场,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八大迷思”。  几年前,我和一家即时配送公司的公关经理见面。当我说起“我们很关注物流行业”的时候,对方颇感委屈,立即...

  GMV迷思
  互联网思维对烧钱补贴的执着,源自于对GMV的迷信。GMV是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的缩写,可理解为成交总额。
  对于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电商类公司来说,GMV是最重要的财务数据。靠烧钱补贴去做大GMV,可以说是行业的标准操作。一开始大家都亏钱,但GMV高的公司能够比别人活得更久,等到赚钱的那一天;而那些不敢或不愿烧钱的公司,大多都在早期就死掉了。
  这套逻辑看似也可复制到线下,但问题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为了提高GMV去烧钱,无非就是少赚一点的问题,而在线下,烧钱不仅意味着少赚,还意味着多花。
  电商、打车、外卖等等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一个中介生意,它的成本主要是平台的打造和维护。多补贴一些就是少收点中介费,对成本并没有太大影响。瑞幸则不同,靠补贴多卖一杯咖啡,就需要多做一杯咖啡,这个成本是实打实的。卖得越多,亏得就越多。因此,在线下的世界里,GMV高不仅不会帮助公司活得更久,反而可能会加速公司的死亡。

  门店迷思
  门店迷思是GMV迷思的另一种形式。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线下品牌往往喜欢把门店数量作为奋斗目标和成功标准,于是集体表现出“传统”行业中无法想象的开店速度,两三年内开出成百上千家门店的不在少数。
  这种打法的内在逻辑和GMV思维是一样的:我都做到全行业门店数量第一了,就算现在不赚钱,谁敢说我以后也赚不到钱呢?但是,开店和补贴一样,是要实打实增加成本的,而且开店的成本更重。房租、设备、水电、人工都是不小的开支。在现实当中,很多公司为了达到快速开店的目标,往往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争夺店面,加剧了资金的浪费。
  传统行业的开店流程是:一家店做出名堂来了,用赚到的钱去开第二家店,如果还能赚钱,就开第三家、第四家……而手握巨额融资的互联网思维者则颠覆了这个流程,不管赚不赚钱(实际上鲜少有赚钱的),先玩命把门店数量做起来再说。其结果就是,门店越多、融资花得越快、崩溃得也就越早。
  还得拿陆正耀举例子:他从瑞幸出来之后,又做了趣小面、舌尖英雄和酷迪咖啡,其中舌尖英雄属于预制菜品类,完全可以也应该走商超渠道,而他却仍然执迷于开门店。预制菜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但现在的市场规模和消费频率还不能撑起门店的运营成本。因此,舌尖英雄的黯然收场也就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了。
  当年摩拜和ofo竞争白热化的时候,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向欧美进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门店迷思的一种表现。在没有用户规模,也没有本地化的运营维护体系的前提下,盲目“出海”注定会以“沉没”收场。2018年,我在意大利都灵街头亲眼看到一辆闲置在路边的摩拜单车,之后在整个城市里就再没发现第二辆。
  简而言之,在线下世界里,一家门店不赚钱,把它复制成1万家也不会赚钱,绝没有“亏损的门店多到一定程度就能盈利”的道理。一些企业可能也发现了这个漏洞,于是发明出了“单店盈利”的概念。所谓单店盈利,说白了就是把各种系统性的成本都扣除掉,只看一个店范围内的收入与支出。这样的“盈利”只能是自欺欺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dzbyqzx)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器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x”,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