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消费电子 > 正文
日本电子业转型的东芝之困
[发布时间]:2017年3月20日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点击率]:2948
【导读】: 2006年花费54亿美元收购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可以说是东芝如今巨额亏损、断臂求生的导火索。挣扎11年,东芝的困局依然未解甚至变本加厉。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

  2006年花费54亿美元收购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可以说是东芝如今巨额亏损、断臂求生的导火索。挣扎11年,东芝的困局依然未解甚至变本加厉。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电子企业转型之路犹如东芝,盛世后陷在警报长鸣的危机里。

  三年连亏

  时隔多年,从笔记本电脑到电梯都布满了东芝的商标产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2015年会计丑闻后,东芝历时一年半仍未能消除对于其内部管控的疑虑,东京证券交易所因而自动将东芝列入观察名单,此举令东芝退市的风险增大。如果未来交易所对东芝提交的内部控管报告不满意,东芝可能会下市。

  东芝上周并没有提交审计后的第三季财报,还宣布扩大对西屋问题的调查。根据东芝财报预测,截至2017年3月的2016财年,全年将出现3900亿日元的亏损,为连续三年亏损,债务将超出资本1500亿日元。

  为填补亏损,东芝计划在3月底前出售“金鸡母”半导体业务股权,甚至可能将出售全部的股权。消息发出后,直接引发了市场对于东芝遭遇巨大亏损的无数猜想,而东芝股价也随之出现了暴跌,当日股价一度大跌9%。

  2006年花费54亿美元收购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可以说是东芝如今巨额亏损、断臂求生的导火索。

  当时东芝的如意算盘是押注核电事业、开拓新能源。在并购西屋后不久,东芝便通过出售东芝EMI、银座东芝大厦、两栋办公楼,来保证足够的资金用于日常经营。

  这些资产出售在当时被当做是东芝对未来能源业的赌注,它所塑造的氛围是东芝企图缩短产业链并尝试转型的兴奋与期待。

  但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东芝的转型计划造成了戏剧性的影响。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各国有关核电站的安全标准变得更为严格,导致大量核电站建设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建设费用呈膨胀趋势。

  与此相伴的是,东芝从2015年就开始陷入的会计丑闻阴霾,企业在业内声名一路走向下行。业内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东芝营收承压关系密切。近年来东芝营收不断下滑,而上市公司又需要向股东和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财务报表,为了装点业绩,财务造假便成为最为直接的途径。

  强敌追兵

  实际上,作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这已经不是东芝第一次出售旗下业务来断臂重生,东芝很早就动了舍弃半导体业务的心思。

  今年1月东芝就曾表示,计划剥离制造NAND闪存电脑芯片的部门,通过至多出售19.9%股份获得外部现金注入。东芝在2月初已经启动这一融资程序,希望在3月底之前完成股份的出售,快速走出亏损泥潭。

  东芝的困境,成为日本电子业转型的一面镜子。断臂求生的东芝,实际也是对日本电子企业从B2C逐渐向B2B转型趋势的迎合。松下从家电扩展至汽车电子、住宅能源、商务解决方案;佳能将转向健康医疗、机器人(22.650, -0.03, -0.13%)、智能住宅、汽车、食品、水、空气安全领域和教育产业;索尼复兴电子业务的计划遭遇挫折,电子领域今后将强化手机摄像头等核心部件。

  与此同时,在全球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和空调行业的排行榜上,日本企业已经不再名列前茅。

  韩国企业狂飙突进,三星、LG是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中国企业也不断追赶,格力、海尔已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空调和冰箱冷柜供应商,TCL、海信以及华为则在分别冲击全球彩电和手机的前三强。

  专注于IC元器件分销的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表示,随着韩国、中国内地电子产业链的崛起,日企曾经的成本优势,如今变成了成本劣势;同时日本终端电子企业的供应链很封闭,习惯采用日企的电子元器件,这使得其虽然掌握了电子产业链的高端制造技术,但成本居高不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