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品牌厂商对高端的理解也有所误区,往往认为高端等于高价,高端不仅是单价提上去了,更多地还体现在产品的品牌高端、功能个性化等因素上。当前大多家电企业的高端产品,多是“名不符实”。名义上是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功能多一些,款式靓一些,将当前市场上各个高端家电产品的不同卖点、不同功能进行组合后简单地拼装。只是将产品的价格定高,而并没真正抓住高端消费需求的痛点。
通俗一点讲,很多家电企业的所谓“高端产品”,可以理解为“高定价”产品,并没有真正高端产品背后的高附加值和高吸引力。
尽管很多家电企业推出了高端家电,但在销售渠道上的管理没有紧跟步伐,习惯性以高端产品做宣传,实际却主推中低端产品,虽然确保了盈利的稳定,却很大程度制约了高端产品的全面铺开。最后沦为为品牌的门面担当和文案素材罢了。
从粗制到精工,从技术到艺术
即使遭遇种种不利因素,国内家电产业高端化路程仍不乏亮点,智能电视市场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空调新冷媒技术开始应用,冰箱、洗衣机产品也呈现向高端化发展的明朗势头。
开辟新的子品牌
在智能电视领域,传统家电转型升级可谓是大彻大悟,面对小米、乐视等互联网的低价竞争,为了反击,重金开辟了新的子品牌,创维成立了酷开,TCL开辟了雷鸟,海信力推VIDDA互联网电视品牌;空调圈的卡蒂罗,洗衣机市场的比佛利等,不少通过品牌系列的推陈出新,一方面为了跟互联网品牌竞争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原有品牌的形象的重新树立。从一点看,家电厂商或许可以向手机厂商取一下经。

10年前,华为手机也经历了高端领域的痛苦,10年后的今天,先后推出P系列、荣耀系列、Mate系列,上可进军高端机品牌,成为商务机型的佼佼者,下可杀入低端机领域,可以通吃整条产品链。
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平衡
还是拿电视产品说事,在显示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过于频繁,液晶、等离子、量子点、激光电视等,3D还没玩够呢,4K高清就出来高唱主角。许多厂商都有一种习惯性,在推出一款高端产品的时候,喜欢整出新概念名词,以期望通过这些概念名词的界定来避免同质化。ULED和OLED孰优孰劣闹得不可开交时,GLED也来插一脚。然对于消费者而言,吹嘘上天的黑科技更多是噱头,还没玩透一项新技术,就面临着被取代,变成了为一堆非刚需的技术花钱买单。
而在显示技术瓶颈期,电视行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厂商为了新产品宣传造势,在技术层面上折腾不了,就瞄上了电视底座,电视底座一度成为高端智能电视的争奇斗艳的卖点。
真正的高端产品,需要在技术和造型艺术上有一个平衡的取舍,安卓系统功能够酷够炫了吧,但跟苹果比,消费者更倾向为苹果手机“让肾”,可见功能强大,技术性强只是一个考量的维护,决定产品胜负的还有其造型工艺以及品牌效益,不可忽视还有交互体验。

家电厂商要想彻底进入高端市场,还需要围绕产品,在众多黑科技加持的同时,注重造型工艺上的心思,更多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提升产品的加之,提升品牌效益。近年来,国产家电巨头海外风风火火的收购,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家电高端化的信心。
总结:虽然高端家电市场正在逐渐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想要长远发展,企业还是离不开中低端产品做前期基础,高端产品面对的消费群体还是小众。但在众多厂商力推高端的现状下,高端产品的上涨劲头也不容小觑。而对消费者来说,虽然经常会听到企业纷纷布局高端市场的消息,但在选购商品的时候,还是要以自己的需求为准,切莫被厂商忽悠为一些不必要的“高端黑科技”买单,毕竟国产家电离高端化的还是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