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当前的战略重点是对海外代表处的经营能力的提升,比如有些人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销售,这显然是不够的。通讯行业每年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每个企业都是双刃剑,应对得好就有机会跑到前面,同时会有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掉队。
首先是自己人的认可
经济观察报:在你眼中,中兴算不算得上世界一流企业?
侯为贵:是不是一流的企业,首先要看员工是否认可,另外要得到全球客户的认可。
做世界一流企业有两个重要指标,盈利能力和发展速度。长期投入和短期利润要不断平衡。国外有不少企业CEO有时候很无奈,财务数据不好就要下台。因此他只能拼命只顾当前。只看短期,没有战略规划,这非常危险。但如果考量标准定在五年之后,而不管短期业绩,那也不行。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待创新?
侯为贵:创新不能保证每件事都能成功,对新兴业务我们鼓励大家眼界拓宽一点,容许失败,损失不太大就行,要控制风险。新业务目前在中兴占比还不是很大,大约10%,但这一块我们一直很重视。另外,中兴有一个基础战略就是差异化发展,即创新性东西要能够商业化,现在很多创新过于特别、专业,这种创新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伤害,标新立异不是创新。同时,我们鼓励选择各种为我所用的人,创新也要深入一线,对市场、客户要很敏感,要结合市场需求。
经济观察报:面对一个技术日新月异、淘汰率很高的行业,如何成为一家长命的公司?
侯为贵:这个产业变化如此之大,意味着挑战特别大。只有能够在每个历史关键点上不出现太大失误,才能够走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1999年,我第一次去印度,那时印度才360万用户,现在已经2亿多了,连续五六年时间里,每年都是翻一番。中国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CDMA当时在国内没有明显的信号一定会上,但我们还是坚持做,最早的判断是CDMA毕竟还是全球两个主要标准之一,即便国内不上,国际市场上产品也养得起。 所以,首先在战略上,判断不能出现重大失误,不能去搞昙花一现的技术;不能瞎并购,乱花钱;还要对市场变化敏感。比如今年中兴手机业务重点是打造明星机,单款机器销售要达到一定规模,取得了良好效果,Blade在全球市场都受到欢迎,而接下来的新机型也将享用共有平台,在成本和上市时间上都有更大优势。
其次是执行,完全正确或者错误决策的可能性很少,如果坚定不移,你就有可能把成功可能性49%的决策执行到80%,而如果不坚定,不但会降低执行力度,还有可能失去最佳机会。
此外,还要考虑如何平衡好长短期利益。我们有3万多研发人员,在中国2000多家上市公司里是最多的。上市公司在财务平衡上有很大难度,如果今天投入,五年后才产出,股东很难接受;超过五年,投入还很多的话,企业就活不下去了。这是任何一家公司在上市后都会遇到的问题——发展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我们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太快,量力而行,但如果为了节省成本、增加利润,很多应该抓住的市场机会不抓住,企业就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然也不可能将所有机会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