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方在政府补贴上也受惠较多。京东方A这些年以来几乎都处在亏损状态,但是每到快被ST的关键时刻,都会有政府出手。尤其是2009年,靠着7亿元的政府补助才勉强有5000万盈利。近两年的勉强扭亏,也是倚仗高额的政府补贴。逐年来看,2009年京东方A当年营业利润为-13.05亿元,但是当年其奇迹般地获得了政府补助近7亿元,加上其他各种名目的收入,勉强盈利近5000万元。之后的2011年,京东方A实现净利润5.6亿元,但是这个数据还包含着通过套现内蒙古地方政府“补贴”的煤炭资源获得36亿元转让款、巨额退税以及贷款贴息的水分。如图2:

2012年财报显示全年实现净利润2.58亿元,同比下滑75.8%。但是2012年京东方A收到两笔贷款贴息,合计2亿,加上其他补贴共计9.26亿元补贴。据统计,2006年以来,京东方A获得的政府补贴高达27.3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3年,华星光电获得补贴和债务豁免达到78.23亿元。2010年,深圳市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共计给予TCL液晶面板项目15.52亿元的财政专项补贴。2011年,深圳市政府给予TCL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7000万元专项补助。2012年TCL年报数据显示,TCL集团获得政府补助达13.27亿元,与液晶面板直接相关的补贴有近5亿元。2013年6月18日,TCL公告称,政府豁免了华星光电8.5代面板项目51.01亿元的债务。据了解,这是深圳国资委直属的深超科技豁免了华星光电51.01亿元的债务。去年底,华星光电已收到6亿元政府补助。TCL及其控股子公司华星光电仅4年时间就获得政府补贴高达78亿元。如图3:

伴随历次来自政府的补贴和债务豁免,以及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产线的大规模出货量所获得的巨大的利润,让华星光电成为TCL的最大“摇钱树”。
另外,为了防止出现光伏产业那样的产业过剩,国家发改委对国外企业和地方政府推动的“液晶热”进行了干预,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决定总共只批准5条高世代生产线的建设。当时京东方北京8.5代线、TCL深圳8.5代线和昆山龙飞光电的8.5代线都已经获批。于是5个名额还剩下2个。而争夺这两个名额的候选项目还有5个。包括南京夏普的8代线,中方占股75%,夏普占股25%;安徽合肥的鑫晟光电,背后是京东方在主导;再加上三星苏州的7.5代线(后升级到8.5代线)、LGD在广州的8.5代线及成都富士康光电的项目。 “五进二”的角逐异常激烈,各方使出了浑身解数。直至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才批准了三星苏州7.5代线,和LG广州8.5代线项目。日本和台湾厂商悉数出局。这股由京东方发起的“液晶”热潮,表明中国TFT-LCD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但外资在华争相建厂背后的“杀机”,也说明了政府部门从宏观把握本国产业发展准入门槛的重要性。
目前,平板显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到2015年大陆将建成9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超越中国台湾地区,成为全球第二大平板显示生产基地。
除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外,次世代面板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市场拉动,呈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特别是高端中小尺寸面板更是受到市场的青睐。国内多个地方政府争相推出优惠政策,建设面板显示产业园,各大面板企业不惜砸下重金,纷纷上马大型项目。如友达在昆山投资500亿元新台币建设6代LTPS LCD产线;华星光电在武汉投资160亿元投建LTPS LCD/AMOLED产线。京东方也募集资金460亿元,先后在重庆、鄂尔多斯、合肥等地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样瞄准了中小尺寸的高端显示面板领域。
与面板企业高涨的投资热情相对应,中国地方政府也是雄心勃勃。北京市政府把亦庄经济开发区建成千亿元规模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深圳市光明新区以华星光电为中心打造千亿元规模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重庆市两江新区正在打造千亿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市也在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