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解决芯片人才短缺 急需高校扩大招生指标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7日 [来源]:新京报 肖隆平 [点击率]:4854
【导读】: 面对芯片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提高待遇能否短期内有所缓解从长远看,高校与产业各自该如何做好规划,承担起什么责任相互之间又该建立什么样的紧密联系  新京智库为此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他们有...

  面对芯片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提高待遇能否短期内有所缓解?从长远看,高校与产业各自该如何做好规划,承担起什么责任?相互之间又该建立什么样的紧密联系?
  新京智库为此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他们有在企业工作过一二十年后到高校从教的,也有产学研经历丰富的资深教员,以及仍在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等。

  待遇提高由产业能力决定
  曾在企业工作14年的高校教授董安对新京智库表示,提高待遇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芯片人才短缺现状,因为现在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得最多的是将来的工作市场与待遇。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院长于洪宇教授向新京智库表示,从集成电路全行业的薪资来看,欧美属于第一梯队,新加坡、日韩属于第二梯队,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属于第三梯队。也就是说,在芯片领域,我国存在比较明显的人才成本优势,是可供挖掘的人才价值洼地。因此,“提高待遇,可以有效减少一些芯片人才的流失。”
  人力资源上市公司科锐国际业务总监王磊对新京智库介绍,一般来说,研发岗的专业人才,芯片设计环节的年薪在30万左右,生产制造环节在20万左右;如果是本科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起薪在15万元左右,博士应届毕业生是30万元左右。芯片领域的企业大约80%每年会进行一次调薪,调薪比例在5%到10%之间。但这个薪资水平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尤其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这类岗位相比,“明显差了很多。”
  这一说法得到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石艳玲的认同。作为从事芯片研究工作35年的她告诉新京智库,近几年芯片领域的工资有了较大提升,但与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相比,依然有差距。
  根据王磊的介绍,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如果他有4-5年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经验,最高月薪可以拿到4万左右。而且互联网行业其实基本不是发12个月工资,而是发14个月,甚至16个月的薪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年薪可能达到50万左右。
  但也要看到,更多学科的毕业生进入到其他行业的待遇并没有这么高。在全球排名靠前的非存储类半导体公司工作的管理层人员孙岩表示,芯片行业的待遇现在已经不低了。因为供给少需求多,人才待遇水涨船高。相对而言,芯片设计人才,主要指大学毕业生或者硕士毕业生,“现在的工资待遇其实已经比较高了。”
  石艳玲亦表示,芯片行业的待遇特征是,从业研发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在未来的职业中就越有竞争力,不像一些上手快、因为年轻而占优势的行业,到了中年可能遇到明显的职业危机。
  至于是否应该通过提高待遇来吸引更多人才,石艳玲认为,这个是由芯片企业的技术和盈利能力来决定。目前我国芯片行业处于追赶和上升期,大幅提升待遇还有待企业在全球市场有更优异的表现。
  董安则表示,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要改变社会对人才价值的评价观念,少一点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让专业人才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职业。

  微电子招生指标急需扩大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不管芯片行业的待遇是高是低,现在每年新进入的本硕博人才还是太少。因此,需要布局和建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新战略和与时俱进的方案,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目前来看,这一局面逐步有所改变。2003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第一批9所高校设立了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8月,第二批6所高校被批准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6月,第三批5所高校被批准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2016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增设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向新京智库介绍,早年就在呼吁提高招生指标,因为那时微电子相关专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招生指标都很少。虽然后来开始设立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但招生指标控制得还是太严。中国科学院大学各个院所统计下来,招生指标规模可能只增加了10%左右。“全国微电子专业总体招生规模非常小,如果把现在的招生指标扩大5倍,估计很快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石艳玲则表示,从全国来看,一开始的本科招生人数就过低,一些高校因为采用大类招生,到大一选择专业时,又会有一些学生分流到其他热门、见效快的专业。这对既需要厚重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扎实技术训练的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是个一直都在的痛点。
  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研究员亦告诉新京智库,他们学院也有这种现象。大一下学期选择专业方向时,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数学,因为这个专业可以去很多现在就业前景很好的公司岗位。而像半导体一类工艺学科选择的人就很少。
  以福州大学为例,该校是2009年11月教育部批准建设的第三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晋江新闻网的报道显示,2016年10月,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才启动建设,“学院将在2016-2020年五年内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期三年。预计到2020年,微电子学院将达到拥有50名专职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600名在校本科生、300名在校研究生的办学规模。”
  但今年7月22日,该系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电话告诉新京智库,微电子专业目前依然挂靠在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下面,“是一个系,并不是单独的学院。师资目前有10-20人左右,其中教授6人。”
  根据福州大学历年发布的招生计划数据显示,该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年招收本科生70人;2011年新增设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招生40人(该专业招生人数此后一直未增加)。2016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扩增至120人,2017年则减至80人,但增设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招生80人。这个招生规模一直维持到2020年。
  有高校教师介绍,他们所在的集成电路专业去年招生规模不但未增加,反而减少了一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器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x”,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